乾隆皇后乌拉那拉氏为什么被废(乾隆的继后——乌拉那拉氏的被废之谜)

100人浏览   2024-10-04 09:11:55

电视剧《如懿传》中的皇后如懿,原型就是乾隆的继后乌拉那拉,这位继后系出名门、却只有短暂的一生,因为意外而惨烈的结局,她成为了一个千古谜团和不幸传奇。

不论《如懿传》如何从感情角度为如懿辩解,在皇帝的后宫——这个以感情拿捏政治、以婚姻操纵政治的复杂舞台上,政治利益和理智始终都是第一位的。一味追求感情而看不清楚政治形势和利益人心的人,注定要被这个深邃黑暗的舞台吞噬。

身为一国之母,乌拉那拉氏本应具备更智慧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但在《如懿传》的演绎中,这些恰恰正是如懿所缺乏的:一方面如懿不屑于宫斗,非要做好人(试问哪里没有斗争?);另一方面,她非要跟皇帝讲感情……自身的局限性,最终将她自己逼到了绝路上。

而在现实历史中,种种迹象表明,真实的乌拉那拉氏的覆灭,也许跟感情没有关系,她的失宠和灭亡跟她的政治博弈有关。历史中的乌拉那拉氏并不是小白兔,但她在激烈的宫斗中缺乏信心、操之过急,触犯了皇帝,从此覆灭。

乌拉那拉氏曾是得宠的妃子。史料记载:乾隆十年正月她被晋娴贵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娴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册立为皇后,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成为皇后的这15年里,乌拉那拉氏一直稳定发挥,历史资料记载了她与皇帝琴瑟和谐、相敬如宾的美好相处:乌拉那拉氏成为皇后后,接连诞下两位皇子、一位公主,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皇帝与她感情不错、对她扶持有加;就在她突然失宠的前夕,乾隆还曾多次钦定皇后乌拉那拉氏伴驾出巡,并在她生日时特意举办了丰盛的寿宴、赐予她各种菜肴。

但也就是在这一天的下午,乌拉那拉氏的盛宠和辉煌戛然而止。不知何故,乾隆骤然大怒,称“皇后发疯、剪掉了自己的头发”,命人将她直接遣送回京、剥夺后印,打入冷宫。“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五月十四日即下令收缴历次册宝夹纸皇后手中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常在才有两名宫女,第二年七月十四日薨,终年四十九岁;以皇贵妃礼葬,因朝中大臣上书阻拦,所以并未废后。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九月葬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且不设神牌、无祭享,关于那拉皇后的画像,乾隆也让一一毁掉。”

曾是后宫之主的乌拉那拉氏,死后连牌位、祭享都没有,甚至连画像也不存于世。乾隆对她的厌恨可见一斑。

而在这次南巡的龙船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史料的记载语焉不详。乾隆称是因为乌拉那拉氏发疯剪发、诅咒他——因为在满族的传统中,丈夫逝世女子才会剪发。然而好端端的,乌拉那拉氏为什么突然发疯剪发?

民间有传言称,是因为乾隆当天叫了妓女上船助兴、触怒了身份高贵的乌拉那拉氏。其实乌拉那拉氏身在后宫多年,她从来都不是乾隆最爱的女人和唯一的妃子,这么多年来,乾隆到处游山玩水、花天酒地,乌拉那拉氏应该早就习惯了。她不仅是习惯了,她甚至还在这其中从容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顺利攀升到皇后这样尊贵的地位。

所以乌拉那拉氏的突然失态,应该不是因为感情。不是感情就是利益,乌拉那拉氏最大的政治利益,就是自己的地位和自己所生孩子的地位——保住皇后的位置,支持自己的孩子成为太子。

从其他史料的侧面佐证中可以推测,乾隆当时的一个决定,触动了乌拉那拉氏和满清贵族的敏感的神经。

因为当时的乾隆,已有了立储的心思。他看中的,却并不是乌拉那拉氏的孩子。

乌拉那拉氏虽然出身尊贵、一路顺风顺水,但在她成为皇后的十五年间,她应该过得并不舒服。因为她始终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就是乾隆的炩懿皇贵妃魏佳氏。

乾隆十五年,乌拉那拉氏晋升为皇后;而在两年前,魏佳氏就已火箭式晋升为了乾隆的宠妃;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被晋封为贵妃;乾隆二十五年,魏佳氏生下了乾隆帝最宠爱的儿子——永琰,因为面容清秀、像极乾隆,所以被乾隆宠爱。永琰,就是后来的嘉庆帝。

乌拉那拉氏预感的危机,在乾隆三十年这一年,终于来临了。

魏佳氏虽然出身卑微、出身于汉军下五旗的包衣奴才,但魏佳氏在后宫的生存异常柔韧,她的生育能力非常强。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一年魏佳氏生皇七女;乾隆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乾隆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乾隆二十四年小产一次;乾隆二十五年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永琰,是为嘉庆帝。乾隆二十七年再生皇十六子,该子后夭折。乾隆三十一年又生皇十七子永璘。

从清宫档案上的时间点可以看出,连续十年,魏佳氏几乎是一年一胎,也就是说,基本都是刚生产完一胎、身体还没恢复就怀下一胎。为了固宠,魏佳氏不带喘气地怀孕、生产、再怀孕再生产……如同一部发疯的生育机器,她是为乾隆皇帝生儿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十年间先后生育四子二女,足见宠幸之隆。皇嗣为大、母凭子贵,魏佳氏由妃跃居到贵妃乃至皇贵妃。

在乾隆游圆明园的一副画卷中,就展示了魏佳氏尊贵出众的地位。一众妃嫔围着她,当时的魏佳氏又怀了身孕,她身穿黄色的朝服、腹部微微隆起,被其他嫔妃小心翼翼搀扶伺候着。

有这么强劲、不要命的竞争对手,乌拉那拉氏应该是彻夜难眠。在她成为皇后的十五年间,她见证了魏佳氏传奇般的崛起。到了乾隆三十年,乌拉那拉氏依然是皇后,魏佳氏却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魏佳氏,已然贵妃的她,即将问鼎皇贵妃之位。

一场隐秘而激烈的宫廷斗争终于爆发了。乾隆有心栽培永琰成为太子,可永琰的生母——魏佳氏却出身不高,而且她还是个汉人。为了给儿子永琰的帝王之路添光增彩,乾隆决心抬魏佳氏为皇贵妃,这直接撼动了乌拉那拉氏的地位。

因为在清朝,皇贵妃尊贵无比、形同副后。一般皇后还健在时,是不会册封皇贵妃的(这在《甄嬛传》里华妃与皇后的斗争中可以看出)。但为了儿子永琰,乌拉那拉氏的颜面并不是乾隆首先考虑的。

乾隆三十年正月,乌拉那拉氏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这次南巡,令贵妃也随驾;就在乌拉那拉氏失宠后不到三个月,令贵妃晋封为皇贵妃。

比较一下她俩失宠和得宠的顺序,连接得如此紧密,会不会感到其中颇有玄机?把乌拉那拉氏打入冷宫后不到三个月,“后宫不得无主”,于是令贵妃顺利晋升为令皇贵妃,代行皇后之责。在壁垒森严的后宫之中,魏佳氏能浮出水面实属不易。皇后那拉氏随乾隆南巡时失宠,时为令贵妃的魏佳氏也随侍在场,那拉氏从高位转瞬跌入不见天日的深渊,魏佳氏应是最好的见证人。

从乌拉那拉氏的失宠中得到最大利益的,就是令皇贵妃。

乾隆最初的设想,应该不是把乌拉那拉氏除掉,毕竟乌拉那拉氏也无大错。而且他也清楚,无论汉人出身的令贵妃如何得宠,她都做不了由满清贵族主宰的大清朝的皇后。所以借着正月这次南巡,乾隆对乌拉那拉氏格外垂青、饮食起居五一不精心照顾,为的就是做一下铺垫——让乌拉那拉氏接受令妃成为皇贵妃。

政治家族出身、在后宫浸染多年的乌拉那拉氏怎么可能读不懂皇帝的信号?晋封皇贵妃只是表面,她被边缘化才是真相;皇帝看中的不是令贵妃,他选中了令贵妃的孩子。皇贵妃的出现,意味着真正的太子出现了。

乌拉那拉氏当时应该心态崩了,其实像乾隆这样任性妄为的皇帝,大清朝还真就他一个。在乾隆的前后,清朝的后宫和宫廷礼制一直都是平稳太平的,皇后根本就无需跟嫔妃竞争,废后就是动摇国本。

皇帝破坏规矩、有错在先,然而乌拉那拉氏也没接住这道难题,她跟皇帝直接谈崩了。她拒绝同意让令贵妃成为皇贵妃(皇后还在,就有了皇贵妃,岂不是啪啪打她的脸了)。但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不合作等同于忤逆。于是乾隆干脆把乌拉那拉氏控制了起来,称“乌拉那拉氏突然发疯、在朕和太后面前形迹无状,甚至剪掉头发咒朕早死”,从而顺利给乌拉那拉氏扣了一个大错特错,将乌拉那拉氏废黜出局。

乌拉那拉氏在跟皇帝谈判时,有没有掂量过自己的份量?我想没有。她虽然身为皇后,但她几乎没有什么权力;多年优渥顺利的生活,养成了她的高傲和缺乏城府。她当时一定气急败坏了,所以被狡猾的皇帝抓住了“形迹无状、疯疯癫癫、咒我早死”的把柄。乾隆这一手笔,也从侧面展示了帝王阴狠的心术和手段。在绝对的皇权意志之下,连皇后都命若蝼蚁,只能被反复碾压。

这次隐秘的宫廷政变,应该也是一次杀鸡给猴看的政治表演,乾隆也在满清显贵面前展示了自己不容挑战的权威。弑杀皇后也为永琰成为嘉庆帝扫除了障碍,从此满清权贵噤若寒蝉,不敢质疑皇权。一石三鸟,乾隆皇帝的厉害可见一斑。

至于当时乌拉那拉氏有没有发疯、有没有剪发,那只是乾隆单方面的说法,毕竟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但乌拉那拉氏在南巡的那艘龙船上,真的是别无选择吗?我觉得不一定,她可能只是输在太心急上了。

乌拉那拉氏薨后不到十年,令皇贵妃也病发而亡。早年频繁的生育导致她元气大伤,以至于她不得不频频服用含砂仁量极高的丹药续命(从后人对令皇贵妃的尸检中的高铅量可推测),虽然才40多岁,令皇贵妃已经满脸皱纹、浑身病痛,苍老犹如老妇(从她后期的画像、尸体被发掘后能够看出)。

如果当年的乌拉那拉氏能预知令皇贵妃只剩下九年的阳寿,她还会不会急着跟皇帝翻脸?

我想她应该不会,她应该会选择耐心等待。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有时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稳定的心性和身体健康。

虽然乾隆册封令皇贵妃的孩子永琰为帝,但实际上,乾隆三十年时,离永琰称帝的日子尚早,此后又过了三十年,乾隆依然老当益壮,依然是皇帝,他活到了80好几岁;永琰人到中年,还是备胎。

如果当年乌拉那拉氏沉住气、选择顺从乾隆的意志,她至少还能稳稳当上三十年的皇后,她的对手——令皇贵妃虽然够拼,但她也有局限性:她的出身注定了她永远登不上皇后的位置;生育频繁也导致了她的身体迅速衰老,她并不是一位能打持久战的对手。如果有智慧窥探到这一点,乌拉那拉氏一定不会操之过急。她只需沉住气、保持住健康、处理好跟皇帝的关系,就可以稳稳度过漫长、享尽荣华富贵的一生。甚至,出身更高贵的她,才是嘉庆帝的正儿八经的嫡母,她还能稳当东宫皇太后,延续母族的荣耀。

但她输就输在当时她急于要做点什么了,输在了急于反应。

纵观历史,其实很多的输赢都是长期主义,太多人输在了一时之争上。汉朝的吕后跟戚夫人争宠争权,戚夫人明知不是吕后的对手,也要一争高低。强势的吕后直接把戚夫人的儿子杀死,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泄恨。然而最后的王者也并非是吕后的儿子,竟然是一直被边缘化、丝毫不得宠的薄姬之子。薄姬在吕后的时代默默无闻,后一跃成为了薄太后,她的儿子就是一代名帝汉文帝。

历史中很多事件是不是很值得玩味呢?不战而胜的例子太多太多。强势的人未必能赢得长久,而柔弱的人有时却有很厉害的生命力和运气。人在弱势时何必以卵击石?保全自身才能走得长远。在充满变数的政治博弈上,很多输赢都需要有长期主义的眼光来看待,需要更耐心的等待。

在决定命运的那一刻,乌拉那拉氏太着急了,她毁掉了一个好机会。有时重要的机会往往会以危机的外表出现。南巡龙舟上这次帝后反目,显然与政治和国本有关,乌拉那拉氏并不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但仔细想想,一个终生被囚禁在深宫之中的弱女子,她的格局和见识确实有限了,她一生都是一个被动的身影,她的故事只能任由别人编排,她注定只是权力的附庸和牺牲品。

光阴似箭,几百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乌拉那拉氏兰因絮果的一生,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一个女子对命运的抗争、对皇权的硬骨挑战却永远令人难忘。其实比起令皇贵妃那被活活榨干的一生,乌拉那拉氏的结局也算不错。直到今天,乌拉那拉氏的废后之谜也依然被后人猜测,《如懿传》就是以她为原型,人们把她想象成了一个桀骜不驯、痴情刚直的女子,她玉石俱焚、虽败犹荣。(原创评论,署名党阿飞,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