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巴东县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流经巴东县境内,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在巴东县境内的西壤口汇入长江。神农溪两岸过去陆路交通条件不好 溪流滩多水急,一些地段行船需要纤夫拉纤助力。纤夫多是家境贫寒之人,穿衣拉纤衣服破损快,拉纤时频繁下水,穿衣脱衣很麻烦,纤夫所穿衣服又多是自家土布缝制,湿水之后变硬,贴在身上易将皮肤磨破。因此,除了在港口停靠外,深山峡谷中,很少见人,千百年来,纤夫裸体拉纤已相沿成习,即便有人看到,也不会感到害羞。神农溪的裸体纤夫是三峡古老拉纤文化的活化石,上世纪90年代,神农溪景区的纤夫拉纤名扬海内外,他们原始、野趣、纯朴、憨厚,千百年来,神农溪两岸乡村的农副土特产品、日用工业品,全靠神农溪纤夫和船工用扁舟运进运出。
上世纪80年代,葛洲坝工程建成,三峡航道水深增加,山区公路修建,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以运输货物为唯一功用的木船和纤夫已经逐渐消失,不复使用。不久,巴东神农溪开始从事旅游开发,裸体纤夫成为当时的一个奇特的旅游文化亮点。游客乘坐着纤夫们当年拉货的“豌豆角”木船,从神农溪入江口逆流而上,纤夫一路拉纤,在浅滩和水流湍急之处 ,用自己手中的纤绳维护游客的安全。随着神农溪旅游知名度的增加,游客数量倍增,为方便游客中的年轻女性孩子们,纤夫拉纤便穿起了衣服,只在为摄影家们等特殊游客表演时 才脱去衣服拉纤,这时的裸体拉纤已多是带有商业性的表演了,原始意义上的纤夫拉纤已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九畹溪,古名为巨鱼坊,位于三峡大坝长江上游南岸20公里处,入江口正对牛肝马肺峡。传说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魂归故里所在地,《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也就是指诗人在此处被发行吟泽畔,写下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华彩辞章。
九畹溪全长46公里,两岸风景奇特秀丽,大部分地区人员稀少,生态环境良好。九畹溪旅游开始于上个世纪和本世纪之初。2000年初,秭归县开发了九畹溪7.2公里的漂流, 一经推出,就以“惊险刺激”为其特色,成功叩开了当时并不景气的旅游市场大门。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135米后,下段6.8公里湍急的溪流成为深水库湾,被辟为休闲观光河段,漂流上移到135米水位之上,成为二期探险漂流河段。该河段长6.4公里,水位落差达90多米,水势更快更急,险滩也更多,比以前更惊险、更刺激。下水漂流前导游总会叮嘱大家“穿好衣,戴好帽,漂流途中勿脱掉;若翻船,请大叫,岸边水手速赶到……”
二期漂流河段起漂时的一段,水流较缓,滩短且稀,游客还能从容地欣赏沿岸的景色。越往下漂,水势愈急,流速增大,险滩增多,冲滩激起的浪涛一遍遍把人全身浇透,每个人都只能全神惯注于突然袭来的惊涛骇浪了,只有在冲滩后给橡皮艇倒水时才有机会看一看同行的伙伴和两岸的山峦,而此时的九畹溪溢满了一浪盖过一浪的惊叫和欢笑声,正所谓“男人一路欢笑,女人一路尖叫”。过悬棺后,护漂水手明显增多,他们一再提醒游客保持平衡和镇静,抓牢艇上索套。最后3公里漂流河段滩连着滩,急湍似箭,猛浪若奔。游人漂流其间,不得喘息之机,刚刚才被巨浪浇透,下一波浪涛又劈头盖脑袭来,此时只有抓牢索套,任由皮艇迎着滔天巨浪一路闯关夺隘而下。在漂过最惊险的那处长滩后,竟不知身在何处、难辨东西南北。
九畹溪漂流就像似循序渐进精心设计的精彩流程,水流由缓而急,险滩由稀而密,人的胆量也变得越来越大,人水相长,人水相嘻,其乐无穷,最终把人水相搏的境界推上极致,而使游人尽兴而忘返。九畹溪漂流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5月至9月,此时正是三峡水库145米的汛期限制水位。就是每年10月至来年4月的水库高水位蓄水也并没有减弱游客到九畹溪漂流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