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小知识科普(食品营养与安全基本知识)

100人浏览   2024-11-11 10:25:04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每日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适当搭配,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如果食用过多的动物性食物,致使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在各类食物中应当以谷类为主,并需注意粗细搭配。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维生素的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水果,而水果中的糖、有机酸及果胶等又比蔬菜丰富。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居民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也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我国居民膳食中普遍缺钙,与膳食中奶与奶制品少有关。经常吃适量奶类可提高儿童、青少年的骨密度,减缓老年人骨质丢失的速度。豆类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烟酸等。经常吃豆类食物,既可改善膳食的营养素供给,又利于防止吃肉类过多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引发某些慢性病,应当少吃。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经常适量地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进食过大而活动量不足,久之发胖;相反食量不足,而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引起消瘦,劳动能力下降。所以,应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体力活动较少的人应进行适度运动,使体重维持在适宜的范围。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吃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吃盐过多会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

   七、饮酒应限量

高度酒除能量外,不含其它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会使人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孕妇和儿童应忌酒。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泥污、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严把病从口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