潸然泪下的潸是什么意思(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100人浏览   2024-09-28 10:27:11


今天学习初唐诗人陈子昂的一首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全诗只有22个字,却不影响它的雄浑苍劲,高昂清峻,一起看看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陈子昂,字伯玉,出生在唐初高宗年间的一个富庶殷实的家庭,少年时期的陈子昂尚武好剑,满身侠气,理想是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十七八岁时心思尚不在书上,但因为后来因击剑伤人才弃武从文,发奋攻读,深钻经史,同时改志向为政治报国。23岁那年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直言敢谏,其谏言被当时皇帝武则天采纳,曾一度意气风发,满腔热情,但后来他不被重用,武则天时期任用酷吏,滥杀无辜,陈子昂依旧不畏酷吏迫害,屡次直言上谏,还曾因此被污蔑为逆党被株连入狱。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今辽宁朝阳)。武则天委派其侄子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据史书记载,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很快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亲率一万精兵前去作战,未允。随后,陈子昂反复进言,不仅未被允准,反把他降职。陈子昂心情异常愤懑,在唐朝初年,即便是像陈子昂这样家境殷实,才学卓异的人才,想要置身显宦,也是非常不易的,这次能随军出征,是个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好机会,可无奈将帅无识人之目,坐失良机,报国无望,愤懑抑郁,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古时称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旧址在今北京大兴。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振兴燕国而决定招纳天下贤士。他的谋士郭隗跟他说:古代有君王欲求一千里马,三年而不能得,有人说我可以帮助君王得到,于是这人就用五百金买回来一匹死马,君王大怒,这人解释到,君王用了五百金买了匹死马,那么君王求千里马的诚意谁还能看不出来呢,过不了多久,必定会有人送来真正的千里马,没过多久,果然得到了三匹千里马。郭隗接着对燕昭王说,如果大王真的想招揽天下贤士,那就先用对待贤士的礼遇来对待我,那么那些比我有才华的贤士还愁不来吗?于是燕昭王筑黄金台,以帝王之师礼来对待郭隗,果然没过多久,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衍都争相来燕效力,燕国因此强大。

幽州台,就是战国时期曾经礼遇贤士的黄金台,而今天,郁郁不得志的陈子昂就站在上面,自己满腹才华,志在报国,可惜肺腑之言却无良主肯听取一二,跟曾经的郭隗、乐毅、邹衍相比,自己是多么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所以在他登上幽州台后,并没有铺垫任何关于幽州台的景色,而是开门见山,横空出世般的悲吟出自己的愤懑之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与“来者”都是如燕昭王一般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爱才如命的贤君明主,像燕昭王一样的前朝前代的贤君我是不能在见到了,之后也会出现如此贤明的君主,但我也没有机会再辅佐这样的君主了,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的却遥不可及,时间之悠长,空间之旷达,而自己却生不逢时的落在这无可奈何的中间,多么的令人惆怅感慨,再也不能以学报国,实现抱负和理想,这样的人生确实是无尽的遗憾!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登台远眺时,只见无边高空,茫茫大地,不禁感到悲怆寂寞,潸然泪下。“念”,想到的意思。“涕”,在古代时眼泪的意思。“天地之悠悠”,即指时间上的无穷尽,也指空间上的无穷尽,时空同时的旷达无尽,更显诗人形单影只,孑然一身,悲苦寂寞,怆然孤独。同时,时空悠远的意境也让我们联想到从古至今有太多像陈子昂一样学富五车却报国无门的士子,他们都曾发出过同样的感慨,这些感慨或者也能在这无尽悠悠的时空中偶遇吧。

楚辞》的《远游篇》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意思是,天地是无穷的,人生是有限的,太短暂了,过去的我已追不上了,将来的,我也听不到了。陈子昂这首诗大约是由此化出,只是其诗境更加苍茫遒劲。


好的诗文往往都是出自那些不得志的诗人,大约是天道规律吧,心不死,则道不生。所有大彻大悟、通明达慧之人,都曾陷入深渊。苦痛,使我们深思,澄清我们的情感,锻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对于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余秋雨曾写到:为了躲避苦,人们不得不竞争、奋斗、挣扎、梦想、恐惧,结果总是苦上加苦。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苦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苦楚,苦是人类从来都无法逃避的宿命。既然如此,不妨面对人生的苦楚和无奈。学会在苦中作乐,暗中寻明,诗人的这首千古绝唱在我们悠久的文化古道中又何尝不是苦中之乐,暗中之明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且行且勇敢!


感谢您读到这里,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都是对我继续创作最大的鼓励!